牌照网 - 汽车牌照 - 牌照交易 - 牌照拍卖 - 私牌 - 摇号 - 竞价 - 上海车牌网 - 上海牌照网 -车牌拍卖

[上海]拍牌市民:拍了10个月沪牌 为什么此时我却放弃了

  就算将所有外地车排除,10年后光上海本地车的数量就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堵,还是必然的,又到拍牌日,过去10个月里每到这天自然紧绷的神经,如今终于可以放松了。不是因为拍到了牌,而是我选择了放弃。

  上海的车牌越来越热了,我对车牌的反感也越来越强烈。无数次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妈们都开始炒股票时,距离股市大跌就不远了;当楼市疯狂的时候,距离严格调控下跌也不远了;车牌,我相信会是下一个。

  也许很多人不信,我最初也这么想。但自从2009年买车却没拍牌,2015年开始加入拍牌大军,经历了10个月的疯狂拍牌未得后,一位朋友的分析突然令我“醍醐灌顶”。令许多人趋之若鹜的上海车牌,真划算吗?

  有关用车的“边际效应”

  买辆车,到底有什么用?可能这是首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我就是喜欢车?车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有了车会更生活更方便?实际上,至少在我开车6年的经历与感受看,这些都是心理作用而已。

  如今许多人都喜欢买车,最根本的一个前提是,在中国拥有车的门槛,实在太低。不用立即大喊同样一辆车国外只有国内的一半价格,我所指的,只是入门的门槛,如今5万块就能买一辆国产车上,几乎已是人人消费得起的物品,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是,路上的车越来越多。

  这时,许多人还要继续买车,继续拍牌,到底能带来多少好处,这其中可以用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原理来衡量,边际效应。

  在经济学里,边际效益是指当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 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用一个最通俗的比喻,就是连续吃10个包子,前几个非常香,但随着吃饱了,剩下的再吃就越来越感觉不好吃,直到最后吃 不下,再也不想看到包子了,在经济学里,这一效应被称为“边际效益递减率”。

  开车、拍牌,其实也是一样。当我们在最初没有车时,想拥有一辆 车的意愿非常强烈,买车后也会给生活带来一系列变化,但随着在车上的各种花费越来越多,包括拍牌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一辆车带给我们的边际效应也会逐渐降 低,直到很不合算。这时,再有一辆车的感觉,其实已经不好了。

  不信吗?算笔账吧。以购买一辆很普通的家庭用福特福克斯轿车为例,裸车价格目 前约12.5万元,算上新车的各种税费与装潢,一般到手需要14.5万元。一般而言,一辆车开10年差不多就需要更换,也就是说,就此一年用车的基础成本 就需要1.45万元,再算上每年必不可少的保险,每年约3000元,停车费上海的小区一般需要300元,也就是说,一辆车买来一动不动,一年就需要支出约 2.1万,平均每天成本约57元,一个月1720元。这只是车一动不动需要支付的费用,要是开起来,就算从不修车、自己洗车,每个月开车上下班,油费、停 车费与基本保养一个月至少1000元,如此算下来,买车后每个月的使用成本就是2700多元。

  换一个角度衡量,问题似乎就出来了。2700多元若只分摊到每个月22个工作日,平均一天124元,也就是说,每天若是租车、网络约车、打车、地铁费用不超过120元,那么我就赚了一笔。

  经济上的衡量如此,当我们在车上的支出每个月持续稳定后,之后投入的就是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需要应对各种想到或者想不到的问题。在上海开车的这5年,经历过 堵在路上的无聊、车突然不知道哪里出了毛病时的着急、车被人蹭了却找不到人的郁闷、每每停车兜了多少圈找不到车位、被人吆三喝四的无奈,逐渐的我和家人都 得出了一个结论:开车,永远没有坐车开心。

  在一辆车上付出的越多,越来越使我感觉到在车上的收获越来越少。的确,不用再在地铁里被挤成饼了、周末可以开车出去自驾玩了、有急事可以随时出发了……但也就在这几年,上海的路开始越来越堵了、开车开始越来越时间无法保证了、肚子因为走路变少开始凸起了……

  再想想买车的初衷,堵在路上的日子是一种生活方式吗?有了车真能让生活更方便?通过边际效益递减率,真的逐渐再也激不起理性人的兴致了。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6.7 Valyria Theme By 爱墙纸

版权所有 (C) 牌照网 2022 沪ICP备0909340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