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牌照网    
首页 | 牌照新闻 | 牌照赏析 | 牌照政策 | 牌照大家谈 | 品牌文化 | 专题 | 中国牌照论坛
  当前位置:中国牌照网>品牌文化>文章内容

Honda 本田

来源:wiki 作者:中国牌照网 发布时间:2009-02-11  

本田技研工业


本田技研工业有限公司(日语: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ほんだぎけんこうぎょう ; 英语: Honda Motor Co., Ltd.;东证1部:7267 , NYSE:HMC),是一家日本跨国企业,以制造汽车、摩托车、卡车和脚踏车等交通工具为主,同时也制造引擎,一年约生产1400万台引擎,是世界最大的引擎制造商。

该公司成立于1937年11月,一开始是生产汽车的关键零配件活塞环,创办人为本田宗一郎。

2004年开始,本田制造由柴油发动的摩托车,除了低噪音外,也比过去的摩托车排放更少的废气,减轻了污染的程度。

在北美洲,本田公司销售高阶汽车的品牌为讴歌。

目前本田公司的总部位于东京,股票除了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亦有股票发行。

本田与台湾
1947年[1],台湾三阳工业创办人吴昌泽、王子维两师生在台北创立庆丰行。1952年,引进本田生产的脚踏车辅助小引擎,是本田最早的海外客户,后陆续进口本田摩托车来台销售,并自1962年由甫成立的三阳工业与本田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为本田海外第一家技术合作对象,是本田在海外的第一条生产线,也是台湾第一家摩托车制造厂,较著名者如1974年推出的三阳野狼(台制Honda CB125)。黄继俊后将其同学暨合作伙伴何崇羽引荐给本田,1964年柯光述在高雄正式设立光阳工业,与本田技术合作生产摩托车,但其款式与三阳区隔。1975年三阳开发“史帝田铁”合金汽缸,使用于三阳野狼的引擎,并将之回销日本本田。1995年光阳创立自有品牌KYMCO同时与本田终止技术合约,三阳则创立自有品牌SYM。2000年,本田决定悉数-出脱手中持有光阳股份,双方合作就此正式画上休止符。2002年,三阳与本田终止技术合约。

1969年起,三阳与本田合作,生产富贵(台制Honda N600)轿车及发财(台制Honda TN360)小卡车,是国内第一家同时生产摩托车与汽车之公司。1974年第一代喜美(Honda Civic)引进台湾。1977年,第一代三阳喜美轿车(台制第一代Honda Civic)在台生产,往后二十年,Civic历经五次改款,始终畅销。“喜美”一词几乎成为当时本田在台湾的代名词,至今台湾仍有许多的人把本田(HONDA)的汽车都叫做喜美(CIVIC)。1990年,三阳工业在台生产的第四代雅阁 (先前曾引进美规的第二、三代)。1995年,成立“三阳MIT车队”以台制三门喜美改装参与国外赛事。1996年在台生产Honda City轿车。1999年底,将原本(1997年起)由日本进口的Honda CR-V国产化。2001年,三阳工业生产第七代Honda Civic的Ferio车款,是双方合作的最后一项商品。

早年,本田因扩充太快,一度财务吃紧,庆丰行甚至开出信用状,帮助纾解其困境。因此,本田技研创办人本田宗一郎与三阳工业创办人黄继俊,双方交情匪浅。然而,黄继俊与本田宗一郎相继于1979年与1991年过世以后,双方继承人就持股及公司经营方式意见分歧,1990年代末期,双方矛盾与冲突日益严重,且本田不顾与三阳工业深厚的合作关系,准备自行筹备台湾本田和三阳打对台,以致迟迟不肯提供较有竞争力的产品供三阳生产,例如双凸轮轴引擎便一直不提供给三阳生产,导致关系交恶。2002年1月10日,三阳工业、本田技研分别宣布,终止双方合作关系。本田技研于同年2月27日在台成立台湾本田公司,至2003年秋本田品牌的汽车才重新投入市场。


赛车活动
本田的创办人本田宗一郎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赛车的人,早年曾经自己代表他所效力的大都会修车厂参加日本国内赛事夺得第二名。本田也是世界上少见的将赛车视为公司命脉的大型车厂,自2000年重返F1赛事,其一直是投入最多金钱的赞助商(06自立厂队)。本田不论汽车或摩托车的赛事都有极高的成就。本田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汽车和摩托车最高级别赛事(分别是F1和Moto GP)都曾夺得年度总冠军冠(包括车手和车队冠军)的交通工具制造商。

摩托车
本田技研才创立不久就投入摩托车赛事,50年代夺得马恩岛TT赛事冠军,60年代投入世界摩托车围场赛事最高殿堂(Moto GP)并且在1961年就拿下首个125级别的单站冠军,也拿下当年125级别的年度总冠军,成为日本第一家在Moto GP获得分站胜利和总冠军的摩托车厂。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年250级别的赛事也同样是由本田拿下总冠军,此后本田分别在这两个级距的赛事赢得十多个年度冠军。Moto GP自1949年至今有57年历史,只有125,250和500(后改制为四行程990c.c.Moto GP,2007年已经改制为800cc)这三个级别是一直在举办的。本田自60年代早早就称霸125和250级别,时至今日本田也是为一一家仍在固定参加这两个级别赛事的日本车厂,其余诸如雅马哈,铃木都已退出(不计外卡参赛)。

本田在60年代125,250级别的夺冠使得全球都将目光放到了这个当时的日本小厂身上,本田也不满足现状,在66年正式加入当时最顶级的500c.c.赛事,和世界名厂一较高下。不过本田在顶级级别却一点也不如其在125和250的风光,本田先是遭遇八届世界冠军Giacomo Agostini和Phili Read带领的MV Agusta的十七连霸王朝(1958-1974)在70年代中欧洲车厂中衰之时,却也轮不到本田,当时Giacomo Agostini转投雅马哈,帮助雅马哈赢得1975年的500年度总冠军,雅马哈也是日本第一个夺得500世界冠军的车厂,本田第一个500冠军是在1983年由美国车王Freddie Spencer骑乘NS500拿下,而Spencer更在1985年同时夺得250和500的世界冠军。后来本田又在Eddie Lawson,Wayne Gardner的帮助之下拿下87,89的冠军。不过真正风光的是90年代后期的NSR500时代,由澳大利亚车王Mick Doohan创造五连霸佳绩(1994-1998)而99年又由Alex Criville拿下总冠军。近期500c.c.二行程引擎的最后一年2001年的年度冠军是则是由今日有小飞侠之称的Rossi拿下。Rossi在02,03骑乘新型990c.c.四行程引擎的本田RC211V再度夺冠,不过Rossi在04年以及05年赛季,转投雅马哈并助其夺冠。虽然本田在近年受到转投雅马哈的Rossi不小的压力。但今年在一批年轻小将的带领之下颇有中兴之势。本田共计拿下13次顶级级别世界冠军仅次于MV Agusta的18次。而在2006年本田终于在美国车手海顿拿下了年度积分总冠军,但目前在2007年的赛事本田似乎有点遇到了困难。


汽车
本田在汽车赛事方面成就最高就属方程式赛车,特别是被视为汽车赛事最高殿堂的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F1),本田早在1964年就以厂队身分参赛,在65年和67年虽有拿下单站冠军,但并没有拿下年度车手或车队冠军,不过本田1962年才投入汽车制造,在64年就参加赛事的确相当不可思议。本田是日本车厂第一个参加F1也是第一个拿到分站冠军和年度车手、车队冠军的车厂。可是本田拿到世界冠军却是第二次参加F1之时,原来到了1968年本田正式退出F1赛事,直到1983年才回来F1不过这一次本田是以引擎供应商身分参赛;但却是本田也是日本车厂在F1史上最辉煌的一刻,1986年-1991年,六年之间本田赞助的车队拿下了六届年度车队冠军(86,87威廉士88,89,90,91迈凯伦)和五届车手冠军(87 N.PIQUET,89 A.PROST,88、90、91 A.SENNA)不过随着本田宗一郎在1991年过世,和即将接替本田连霸纪录的雷诺王朝的展开。在1992年空手而归之后,本田就退出F1而本田宗一郎大公子—本田博俊的公司“无限”(为一专门设计、改装本田量产车的改装厂)则于91年接收本田F1引擎技术开始成为引擎供应商,并在92年之后改以“无限—本田”之名供应引擎。“无限—本田”曾拿下过四场分站冠军,并于98年帮助Jordan车队拿下年度车队和车手第三名直到本田于2000年回归F1的隔年无限才正式退出F1。本田在2006年买下自2000年回归就开始赞助的英美车队成立本田车队成为完全厂队。


赛场科技应用
主条目:本田车队
 
本田F1赛车2006年版本田常常将其最骄傲的赛车科技应用在市售车之上,如PGM Fi电子点火系统和VTEC可变正时汽门及双A臂悬吊系统。不过本田在摩托车和汽车上却有两个产品是完全移植赛车制作功法及科技就形同道路版赛车一般。分别是NR和NSX。

NSX外号东洋法拉利,也可以称做日本的国宝级跑车之一,是本田在1991年推出的车款,在2005年正式停产。NSX是日本量产车史上最贵的车,超过一千万日币,其推出之时是以法拉利328 GTS为假想敌,此车采中置引擎,3.0升V6引擎可输出280匹日制马力(受限日本运输省限制)后改为3.2升。NSX全采手工打造,不论车架和调校都是由赛车场上应用得来。号称日本的道路F1。NSX的竞技血统无庸置疑,但受限日本法规,NSX时多年来一直是维持280匹马力(美规讴歌为290)也许在90年代初和法拉利的328及348相比不相上下但是到了355之后就大幅落后,NSX再也不是东洋法拉利而渐成一台孤傲的跑车。虽然本田不断的轻量化和增进NSX的操控性,但随着其它跑车马力不断加大,NSX再也不吸引人,再加上高昂的售价,终于到了2005年正式停产。NSX也许是日本法规的受害者,但其超凡的操控性却是无人能及的。


(阅读次数:
上一篇:TOYOTA 丰田   下一篇:Nissan 日产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Ford 福特
·BUICK 别克
·Chevrolet 雪佛兰
·Ferrari 法拉利
·Cadillac 凯迪拉克
·BMW 宝马
·AUDI 奥迪
·BENTLEY 宾利
·Peugeot 标致
·Hyundai 现代
·TOYOTA 丰田
·Nissan 日产
  推荐信息
  相关文章
·Nissan 日产
·Benz 奔驰
·AUDI 奥迪
·BMW 宝马
·BENTLEY 宾利
·BUICK 别克
·Cadillac 凯迪拉克
·Chevrolet 雪佛兰
·Ferrari 法拉利
·Ford 福特
·Hyundai 现代
·Peugeot 标致
版权所有 (C) 中国牌照网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