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主要是两种,一是挂靠。出租车公司负责购车、上运营牌照,再连车带牌,卖给车主,即车主拥有出租车的所有权,此后车主以出租车公司的旗号运营,并定期缴纳少量管理费等;另一种是出租,也是出租车公司购车、上运营牌照,但车的所有权属公司,并不对外出售。由司机向公司租车经营,并每月缴纳较大数额的管理费、服务费、折旧费等等,即通常所说的“份子钱”。 于是,出租车实际经营中便有以下问题:一是出租车公司从购车司机处赚取高昂的出租车转让费;二是向租车司机收取极高的“份子钱”,司机沦为其打工仔。其实二者本质都是政府将出租车上牌垄断权,通过收费等形式转让给了出租车公司,后者再通过转卖、出租车牌等方式垄断市场。并且由于“车牌”数量的投放不足等,导致了一些城市的“打车难”问题。 表面上看,对出租车数量按需实施动态管理、牌照无偿使用,理论上就能破解“打车难”问题。虽然这确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车牌”转让费、挂靠费及份子钱等。然而,由于出租车公司的垄断和绝对强势地位,导致出租车的转让及份子钱的收取未必能在自由、公平的市场状态下进行。而现实中出租车公司基本上完全拥有定价的绝对话语权。换言之,如果政府仍旧将车牌发给出租车公司,再由出租车公司“倒卖”、“出租”,那么,即便是实施动态管理加大牌照发放数量等,只怕也是“羊入虎口”,尽为出租车公司所有,无法撼动其垄断地位,也就无法改变出租车相关定价不合理等问题了。 要想真正改革出租车行业,首当其冲地就是要破除出租车公司的垄断地位。其一,在对出租车数量进行动态管理、牌照无偿和有期限使用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车牌真正发放到实际经营的出租车司机手上,才能避免出租司机被出租车公司“盘剥”。其二,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力量,充分增加出租车经营的有效竞争性。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助推改革,提高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和出租车司机收入,增强出租车行业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牌照网编辑:KING) |